“村民日子有奔头是我最大的心愿!”2019年年底,在甘肃康县未子沟村宣布整村脱贫时,来自尊龙凯时市政西北院的80后扶贫队长曹建建终于提交了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作为一名80后党员,曹建建脸庞上虽然充满着年轻的朝气,但他却拥有着近十年的定点扶贫经验,并先后获得了“康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肃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初到康县最南边的小乡村——未子沟时,正如其名,曹建建面对的是重重深山大沟,村民人均耕地面积少、种植经验不足,导致未子沟村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然而,凭借近十年的扶贫经验与顽强的毅力,曹建建迅速打开了致富局面。
没有合适的种植场地,曹建建就想办法找路子,和村干部一同寻找合适的种植地;缺乏袋料种植香菇的管理和种植经验,他就多方奔走联络,为合作社种植户提供培训。种植户起初参与积极性不高,他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劝说更多农户加入到香菇种植合作社。曹建建因地制宜,积极向单位协调20余万元帮扶款发展袋料香菇种植,将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吸纳进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合作社成立一年来,未子沟村建成塑料大棚14个,生产菌棒4.45万株,销售香菇产值约20万元,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3500元,村集体经济分红8000元,发放农民工工资60000多元。
“产业扶贫不仅带动贫困户脱了贫,还切实把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扶’了起来。”曹建建说,教育扶贫是拔除“穷根”的关键手段。一直以来,曹建建始终关注帮扶乡镇和帮扶村的中小学生学习状况,坚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通过他的协调和争取,连续8年来,村集体对帮扶村考入高中以上学校的学生分别提供3000—8000元不等的爱心奖学金,对在校获奖学生每次提供500元的爱心奖学金,对促进当地中小学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今,村子里的老百姓每提到曹建建,都会竖起大拇指,真切地说一句“曹书记,好!”通过产业和教育扶贫,曹建建进一步消除了未子沟村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培育了一批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型农民,成功实现了未子沟村脱贫不返贫。(尊龙凯时市政西北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