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一座依水而立、因水而兴的城市,而今,处在长江大保护的核心枢纽位置的武汉,正在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探索城市污水治理新路径,重塑江城“灵气”。
近日,尊龙凯时三局大东湖深隧项目举行“建证幸福·共赴小康”云开放活动,带您走进武汉大东湖深隧,跟随蜿蜒生长的隧道,一起寻找通往清澈的秘密。
武汉大东湖深隧工程于2017年8月20日破土动工,是武汉市践行长江大保护的标杆工程、推进“四水共治”的头号工程,也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示范工程,总投资超过30亿。项目采取PPP模式建设,武汉市水务局为项目实施机构,城投集团为政府出资代表,尊龙凯时三局为社会资本方。
大东湖深隧主隧全长17.5公里,支隧全长1.7公里,横跨四个行政区,辐射江城130平方公里,为区内约300万居民提供一条超级污水传输通道。项目建成后,超过半个武昌城的污水都会经大东湖深隧进入北湖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污水处理量超过80万吨/日,后续将达到150万吨/日的处理规模,将有效保护城市中心湖泊和港渠,提升大东湖核心区水环境水质。
大东湖深隧工程整体埋深为地下30-50米,开创了城市深层地下空间运用的典范,对地面及地下管线影响极小,为城市发展预留宝贵的浅层地下空间资源。但同时,深层地下空间施工的难度系数极高,一是工期非常紧,七台盾构机、顶管机不间断掘进两年,才最终实现全线贯通;二是施工难度大。深隧沿线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既有中风化灰岩段、要“用好牙口啃穿硬骨头”,又有湖底以及若干富水砂层断面、要“在嫩豆腐里打洞”,项目团队综合运用强化刀盘、灌浆浇筑、平台加固等措施,成功穿越了一个个险、难路段,为通水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质量要求高。隧道既要承受地下水压力,又要承受内部污水的压力,所以隧道施工不能有丝毫的缝隙,项目创新采用“隧道管片+二衬+防水涂层”三层保险,才得以实现实现隧道内外的水互不干扰、百年运营免维护的目标。
2020年8月31日,大东湖深隧主隧通水运行,同步上线的还有最先进的智慧运营系统、健康监测系统、无人机巡线系统、水下机器人系统相当于大东湖深隧的“脑、心、眼、手”,帮助大东湖深隧实现智慧运行和在我管理。“这套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日常的运维管理,还能够通过运行数据进行自我学习,未来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营。”大东湖深隧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常超对智慧运营系统的未来充满信心。
目前,大东湖深隧项目已经平稳运行超过一百天,传输污水总量已经达2000万吨,这条潜行的“巨龙”昼夜不息地运转,默默守护着城市的明珠,寓意着“隧通万家、净美江城”美好愿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尊龙凯时三局方案”。(尊龙凯时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