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塔之光 |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13 |
2005年底动工开建,2008年12月31日封顶,由中国建筑建造的广州西塔,成为华南第一高楼。作为献礼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工程,尊龙凯时人在广州西塔的建设中,实施智慧建造、精品建造挑战一项项世界级难题,当时创造了C100泵送到411米的世界新高度,更以“两天一层”的新速度再次刷新世界建造新纪录,一举捧回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折射出中国建筑在改革开放时代浪潮中服务地方建设,勇攀高峰,不断创新超越的时代风貌。 夜色下的广州西塔尤为炫丽 1984年3月15日,正在建设中的深圳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主体工程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享誉中外。 时隔24年后的2008年11月29日,广州西塔则以“两天一层”的世界新速度再次刷新世界建造超高层纪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进入新纪元的时代象征。用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的话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广州西塔逆流而上,体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顽强和生机,更展现出中国经济的无限奇迹! 而今,10年时光荏苒,当亲历者回忆当初,他们用“西塔之光”这个词来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 巨人的游戏 早在2004年10月,西塔建筑设计方案由参加竞争的国内外12家设计单位完成,经市民投票和专家委员会评审,西塔设计方案花落8号“通透水晶”。“通透水晶”是由英国WilkinsonEyre.ArchitectsArup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设计,原设计高度为400米、102层,建筑外表光滑通透、形体纤细,犹如两块细长的水晶沿着中央广场中轴线升起。 西塔中庭天顶 作为广州的地标性建筑,西塔设计高度调整为440.75米,投资高达60亿元。为了避免风险,防止第一高楼烂尾,广州市土地交易中心确定招标需要具备6大报名条件。其中,“必须具有海内外发行股票或贷款等融资能力和渠道”“企业总资产达人民币50亿元以上,净资产达人民币20亿元以上,过往三年平均资产负债率≤70%”。高门槛首先就决定了其“游戏规则”——这几大苛刻的条件更让很多单位望而却步,只有“巨人”们才能一较高下。 西塔的施工总承包必然也是“巨人”的游戏。作为中国建筑业龙头的中国建筑在中标上海环球、央视新台址后,毅然把目光投向了“广州第一高楼”。尊龙凯时四局答辩组,整齐着装,带着联合体160名工作人员的希望和重托,自信而从容地走进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评标区。 当好消息传来,场外久侯的员工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记录下这一让尊龙凯时人再次振奋的光荣时刻!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与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以经济标第一、技术标第一、综合得分高出第二名6.53分的绝对优势战胜了排名第二的上海建工集团,一举中标当时的全国第三高楼、广州第一高楼的珠江新城西塔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 西塔下的雕塑 科技之光 “要把西塔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西塔的建设即是创业的开始!”动员大会上,兼任西塔总包项目部总经理的叶浩文在动员大会上发出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 但广州第一高楼的建设并不容易。西塔外观呈橄榄型,结构复杂,建造难度大。主塔楼地上103层,核心筒结构沿竖向复杂多变。外筒钢结构为30根直径由底部1.8米渐变为0.7米的大直径厚壁钢管柱构成的斜交网格体系。主塔楼部分有103个结构层、1.73万个钢构件、17.35万立方米超高性能混凝土。 其中,巨型超高斜交网格钢管柱制作与安装、复杂多变砼核心筒多功能整体提升模板、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送等均为世界级施工难题。有人形容,“西塔项目简直就是一个科技试验室!” 2008年10月17日,对于很多西塔人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当时,项目部对研制出的C100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超高泵送试验,成功将C100超高性能混凝土泵送至333米高度,极大鼓舞了科技小组的士气。当时,世界上混凝土泵送最高高度为阿联酋迪拜哈利法塔——601米,泵送混凝土强度仅为C50。 时任广州西塔项目专家组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冯乃谦这样形容,“泵送C50、C60强度的混凝土至400米高空,就相当于泵送水那么容易;但是泵送C100超高强混凝土至400米高空,相当于泵送糯米团子,管道压力和泵送阻力极大。” 但科研小组仍不满足,在此基础上,科研攻关小组不断试验改善提高了C100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最终研制出了超高强、粘性阻力小、均匀性好、保塑性好、便于超高泵送的C100超高性能混凝土和C100免振自密实超高性能混凝土。在2008年12月16日,项目部一次性将C100超高强度混凝土泵送到411米高度,创造了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送的世界新高度! 速度之光 西塔“通透水晶”的方案看着很好看,但实际建造起来,难度极大。西塔总工期1007个日历天,是世界同类超高层结构工程中工期最紧张的项目。同时,它的外形复杂多变,水平面上是一个由6条曲线组成的三角形,纵向上西塔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导致西塔任何一面都是不同的,外框筒225个X形节点没有任何两个是一样的。 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建设广州西塔,项目部没有被困难打倒,自主研发出的“低位三支点长行程顶升钢平台可变模架体系”综合施工技术有效破解难题。 传统的建设方式是做一层模架建一层,一层建好后即拆开模板,再做上面一层的模架,十分耗费时间;而“低位三支点长行程顶升钢平台可变模架体系”的工艺是做一个模架建好一层,再直接向上提升模架,做新的一层,犹如陶瓷倒模一般,不用拆拆建建。这种随着建筑每一层的外形变化调整模架的方式,确保了每两天一层的进度。 建设中的广州西塔 1984年3月15日,中国建筑建造的深圳第一高楼国贸大厦主体工程建设速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享誉中外。时隔24年后,2008年11月29日,同样由中国建筑建造的广州西塔再次以“两天一层”的世界新速度震惊世界。 2012年2月14日,在广州西塔研发应用的《超高层智能化整体顶升工作平台及模架体系》更是一举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举填补了中国建筑行业在该项奖项上的空白。 精神之光 2008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奥运会。2008年还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赶在岁末最后一天,西塔以其当时“世界第六高楼”的雄姿闯入世人眼中。西塔的封顶在每一个建设者心里都是一次情感和精神的升华。 23岁的郭德义是进驻西塔施工现场最年轻的员工之一。2007年7月大学毕业分抵西塔施工现场时,他和师傅两人手下管着200多个钢筋工。他们被编进整个西塔施工现场的施工一部,在木工、浇筑等工种的工人们到来之前他们要先捆绑并预埋好钢筋。一年半的时间里,“24小时连轴加班的日子,加起来起码有一个多月,简直就是炼狱”,郭德义摇着头不忍回忆。他提到,在从塔上下来时,很多人站在电梯里都能睡着。在做第99层观光平台钢筋工程时,逾百工人两天一夜未合眼。那几天,郭德义和他的同事们牙没有刷,脸也没洗过,一直留在99层。连饭也是送到99层去吃。直至16日忙完时,有的工人困得直接睡在平台上了。 同样是施工一部的段宗良。在2008年冰灾雪灾期间,由于西塔全面施工,管理人员一时不足,他坚守工地三天三夜不回寝室,项目副总经理方传义得知他因天寒而感冒了,便用对讲机呼叫其回寝室休息,但他拒绝了,一直坚守到晕倒被迫撤离现场。 还有忙到抽不出时间与女友相见,只能趁着火车停留月台几分钟短暂见面的技术设计部副经理杨玮…… 2008年12月31日,封顶仪式礼成,郭德义和他的同事们一遍遍地在西塔封顶仪式现场拍照留念。“终于封顶了”是他这一天的QQ签名。这个来了广州一年半的大男孩,出西塔工地的时间不到四次。 西塔的闪光点就是由成百上千个郭德义般的员工所聚焦。西塔精神,是一种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是一种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一种精诚合作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他们共同汇聚成西塔之光。 西塔之光是中国建筑的科技之光,也是中国建筑的精神之光,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之光,它将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改革的发展史,汇聚起中国建筑的蓝色力量,指引我们继续前行!(尊龙凯时四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