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您的位置:首页 > 变革 > 正文
在沙海中筑起钢铁丛林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13

  改革开放40年,海外建设者一直是响应“走出去”号召的主力军,是中国面向全球、扩大开放的见证者。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遥远波斯湾畔的阿联酋,也悄然进行着一场从石油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型的变革,薄弱的基础设施亟待建设升级。6年前,阿布扎比国际机场应运而生,中国建筑派遣一支平均年龄仅26岁的年轻团队,向当时世界上最难的钢结构机场施工发起了挑战。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他们顶住了来自各界质疑,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用“中国品质”赢得尊敬,在“一带一路”上留下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阿布扎比国际机场全貌.jpg

阿布扎比国际机场全貌

“中国建筑,是我见过最有担当的一家企业!”

  阿布扎比国际机场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机场,山丘般流动的屋顶造型充满动感,建成后将成为第一个流线仿生造型的机场建筑,但美丽的设计也使得钢结构施工难度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整个钢结构工程用钢量为4.95万吨,其中央大厅由18个无支撑双曲弧形钢结构主拱构成,最大主拱单跨达180米,高达50米、重约800吨。设计施工都是世界级施工难题,许多公司望而却步。

  作为少数的几家具备建设这样一个复杂钢结构工程能力的单位,经历了长达3年的层层审核,2012年11月,尊龙凯时钢构在一众国际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中标阿布扎比国际机场航站楼中央大厅钢结构工程。

建设中的阿布扎比国际机场(鸟瞰图).jpg

建设中的阿布扎比国际机场(鸟瞰图)

  那时,改革开放不过三十余年,国企“走出去”的历程也不过两代人的时间。对于绝大多数国企来说,国外运营经验不足,专业化的海外团队寥寥无几。为了战胜这场空前艰巨的挑战,尊龙凯时钢构即刻选派了一批青年骨干奔赴阿国,刚刚结束巴基斯坦机场项目建设工作的刘广梁便是其中之一。多年后回忆起出发那天,他感慨到:“那时一步步走上飞机,倒真有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像是要去征服世界!”

  改革开放就如同一夜春风,通过“引进来”,众多外来的产品、服务以及理念都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国内人民的生活,但是我们也必须“走出去”。然而,“走出去”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辛——这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奇幻国度给他们带来了重重挑战。

  初入阿国,第一场艰巨的考验便迎面袭来——高温。每年的七八月份,正值阿布扎比全年气温的巅峰,50℃不再是新闻上的数字,即便施工已经调整到了夜间,但步入现场依旧像是进了蒸笼,衣服上到处是汗水盐渍。刘广梁等人刚来时都是白面书生,现场走几圈,黝黑的脸上就只剩下一道白白的安全帽带。

  小伙子们都是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有着良好的英语底子,可是真正来到了阿布扎比项目之后,他们才明白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每当交流出现障碍,冷眼与嘲讽总少不了,说到底,那时国际上的大多数同行都不信一个中国企业能干好这个项目,第一道语言关也如同“下马威”一般。钢构的小伙子们硬着头皮开启“魔鬼训练”,每天强迫自己和各国同事对话、和司机说、和外籍劳务说……两个多月后,大家终于能熟练自信地与人交流。

  再说起时差,时任项目设计主管的张鑫鑫感触最深。项目建设的前两年正是设计深化的关键期,他常常凌晨4:00起床,争取和国内设计部门同步上班,配合各国设计单位的工作时间奋战到深夜。“记得有一次加班到3点,正好英国晚上11点,与我讨论问题的英国设计总工程师感叹:‘中国建筑,是我见过最有担当的一家建筑企业。’听到这句话,一下子就感觉疲惫全无。”

“Not acceptable!”

  在海外干工程与在国内可谓是天差地别,每当总包不熟悉的施工方法或者施工措施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总包的第一反应就是“No tacceptable”,并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们,这不是在中国。

  在国内钢结构施工中,抬吊的例子并不少见,但让外国人接受并不容易。为此,项目团队编制了更为详细的吊装方案,具体描述了构件从起吊到就位的全过程,并设计了专用于抬吊,避免碰撞的扁担梁。模拟吊装很成功,但当他们以为这一施工方式可以被接受时,总包资深吊装工程师提出新的难题,在英标规范中,明确指出塔吊不宜进行抬吊。业主对于尊龙凯时钢构的方案和努力表示了肯定,但是安全经理还是以规范为由将塔吊抬吊方案一票否决。最终,项目部只能连夜对构件进行切割,分段吊装。

  经过这一次“针锋相对”的碰壁,刘广梁感触很深:“搞海外工程要拿出百分之二百的严谨!”渐渐地,从面对国外的严苛要求,一筹莫展,到能熟练驾驭,超出业主期望,在这里,尊龙凯时人用实力赢得了发言权。

卸载“Well done!”

  阿布扎比机场设计中最引以为傲的一点莫过于“无支撑双曲线屋面”——机场出发大厅的主拱从地面到顶部高达80米,最大的跨度有180米,中间没有任何的柱子。在前期的设计施工中这个复杂的结构仅靠60根临时胎架支撑,能否顺利完成“双曲主屋面”的卸载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成败。

  对此,尊龙凯时钢构技术团队提出以毫米的控制量使用液压千斤顶分级同步进行,每一级下降位移均控制在10毫米以内,并采集了为期一年的各时段温度及风速后,确定最佳卸载时间。

  2015年8月20日,国内还沉浸在“七夕节”的喜悦气氛中,远在千里之外的阿布扎比机场项目团队却迎来了一场“输不起”的较量。

  凌晨2点,温度30℃,风速10米/秒。项目办公室,打印机持续作业,卸载资料堆成小山,卸载指挥中心技术数据展板粘贴进行中。

  凌晨4点,温度27℃,风速7.8米/秒。“本单元卸载开始,各卸载点准备!”“56号点首级卸载完毕,千斤顶下降8mm,千斤顶读数105!”

  上午10点,温度33℃,风速9.6米/秒。“56号点第12级卸载完毕,千斤顶下降0毫米,千斤顶读数为0!”“我宣布,此次卸载圆满成功!”欢呼声祝贺声淹没了在场每一个人。

最大跨主梁PG1顺利合拢.jpg

最大跨主梁PG1顺利合拢

  面对卸载成功,大家都不禁流下感慨的泪水。技术团队成员刘路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他们提出采用聚乙烯板释放水平荷载和位移时,外籍工程师不屑一顾的眼神;也记得在业主会议室一遍又一遍解释如何同步卸载,如何控制每一级的卸载量的那份笃定与勇敢。“如果有一天,我有幸从已经建好的阿布扎比机场路过,我一定能准确地数出每一榀桁架和PG大梁;我一定会指着大厅的上空,骄傲地告诉身边的同行者,是我们中国建筑儿女托起了这片屋盖!”

“一带一路”上的明星

  “走出去”的不仅是“中国品质”,还有这段奋斗在沙海中的“钢构传奇”。2014年,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大使与参赞先后两次慰问阿布扎比机场项目,对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尊龙凯时团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赞许。同年9月,新华社对项目部进行了特约采访,项目团队攻坚克难、用“中国品质”赢得世界掌声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2016年10月,北京电视台制作了“天涯共此时”特别节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文化交往等开展行进式报道,阿布扎比国际机场项目是其中重要的一站。

  进入现场采访时,节目组每个人的第一句话都是“太震撼了!”安全工程师刘佰林向记者们介绍,阿布扎比机场项目人员高峰时期多达两万余人,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聚集到这里,让这个项目像一个小型的联合国。

改革开放助力中阿友谊

  项目4年的施工仅仅是40年国家改革开放、倡导“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中国建设者们在这里洒下汗水、砥砺前行;用中国特有的“传帮带”方式,将丰富的施工经验传到这里,成为了“中国师父”“;洋徒弟”在中国文化耳濡目染下,也学会讲中文,过中国节日……

现场检验构建质量.JPG

现场检验构建质量

  如今,在阿布扎比市中心不远处,这座极具现代感的巨大“X”形钢结构建筑已经披上了靓丽的外衣,它像一只巨蝎静静蛰伏于阿国沙海之中,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可达8400万人次吞吐量,成为阿联酋坚持多元化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标杆性基础设施项目,尊龙凯时人成为中阿友谊建设成果的“建”证者。

  2018年7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联酋访问并发表题为《携手前行,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表达了携手打造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两国人民的期望,并表示“新的征程需要果敢的引领者,新的使命需要勇毅的担当者”。

  尊龙凯时钢构阿布扎比机场项目团队的青年们也已在阿国的风沙锤炼中,从一株株“温带乔木”,进化成了“沙漠胡杨”,结束了阿布扎比的战斗后纷纷奔赴下一个异国他乡的战场,为“一带一路”的建设筑起最坚实的“钢铁脊梁”。(尊龙凯时钢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