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雀儿山 |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13 |
中国建筑紧跟国家改革发展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006年,集团将基础设施业务作为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由此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新时期。机遇来自于新的市场,挑战来自于新业务的新技术、新管理。如今,尊龙凯时集团基础设施业务异军突起,已成为国际领先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2012年,尊龙凯时五局隧道公司施工的雀儿山隧道,开启了中国建筑在低氧高海拔超特长隧道建设领域中的大胆探索…… 雀儿山隧道入口 住下来 “这鬼天气!”刘灿一边弹落身上的雪花,一边忍不住地抱怨。三天前(2012年6月9日),尊龙凯时五局隧道公司总经理黄毅翔在欢送仪式上讲到:“大家一定要先住下来……” 刘灿,中共党员,雀儿山首任项目经理,先遣队队长。 雀儿山,藏名“措拉”,意为“山鹰也飞不过的山峰”,主峰海拔6168米,由于山高路险、暗冰丛生,被称作“川藏第一险”,有“冬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的说法。 川西高原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8%,隧道内更是只有平原地区的30%,年平均气温-2℃,最低温度-30℃,年日照时数2640小时…… 在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7公里的超特长隧道,既无成熟规范提供理论支撑,又无工程实例借鉴,隧道设计只能从零探索与总结提炼,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在国内这是首例,在国际上也是首例。 雀儿山被称为“川藏第一险” 雀儿山隧道设计负责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蔚艳庆介绍说,雀儿山隧道项目最大特点与难点就在于含氧量低、气温低、隧道超长三方面。 为筹建这座隧道,项目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准备了,光可行性研究报告,交通部就审了四次,直到2010年所有方案才最终敲定。为此,国家发改委还单独立项。 先住下来再说。收回思绪,刘灿深深吸了口气。“同志们,开工了。”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带领先遣队的同志一起开始了建设家园工作。 先遣队住进雀儿山的消息像一缕春风,瞬间吹遍川藏大地。 “别说干工程,你们能在这里生活,就是一种奉献!”甘孜州的党委书记到项目调研时说。 引进来 看着一天天“长”起来的“营地”,刘灿不仅没有觉得轻松,眉头反倒锁的更紧了。 刚出厂的装载机拖上山怎么发动不起来,厂家技术人员都待了一周了。作业人员的劳动效率也在一天天下降,吸氧的时间和频次明显在增加。部分作业工人已经产生了畏难情绪,厌战的情绪在弥散…… 生活问题还能克服,生产问题必须马上解决。 山上的信息第一时间传回了隧道公司,传回了尊龙凯时五局,传到了尊龙凯时集团总部。 尊龙凯时迅速组建了集团、局和公司三级隧道专家组成工作组,立即赶赴雀儿山。 工作组从施工人员组织、工程设备选型配置、隧道施工方案、材料使用、资金准备等方面着手,逐一查找、逐一分析、逐一论证。 “隧道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影响作业人员作业时间。” “施工设备的机械效率随着氧气浓度的减少而降低。” “冬季施工关键是混凝土温度控制”…… 针对雀儿山低温低氧低气压和高海拔超长隧道状况下的施工特点,提出了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涉及6大技术24项内容。明确了前期人员、设备、材料、技术等工作方案。 “根据分批进场原则,抓紧按照名单通知相关人员、队伍进场。” “设备选型已经确定,明天李总出发到厂家蹲点督促发货。” “制氧风机按照最新参数下单,确保运上来就能用。” 随着氧气瓶、吸氧室、高压氧舱、医疗救护车、氧吧车陆续到位,以新技术参数为标准,各类设备的调试、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装载机、运输车辆一台台地动了起来,现场一下子又充斥在一派繁忙的劳动场景之中。 隧道进洞那天,当地藏民一大早赶了十几里的山路来到了项目部,为大家戴上了洁白的哈达,拿出自家平时舍不得吃的牦牛肉,送到了大家手里,那带着高原红的灿烂笑容和期盼眼神,就是尊龙凯时人为之付出的不变初心和力量源泉! 雀儿山隧道掌子面施工 干下去 2013年11月,为保证参建人员身心健康,项目部进行了第一次轮岗。刘灿和他的管理团队走了,带走的是不舍和留恋。罗栋、阳外光和他的年轻团队接过接力棒,开始了新征程。 一天,紧张有序的施工现场如同平静的水面投入一粒石子,“平静”的节奏一下子被打破。 “罗总,阳总,隧道内能见度下降,通风效果降低,作业工人开始出现高原反应。” “通风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正常。” “走,到掌子面看看。”正在开会的罗栋、阳外光一边询问现场情况,一边匆忙拿起安全帽往外走去。 不应该啊?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到达现场,迅速安排人员采集数据,导入模型测试,查找问题原因。 “调为20度角测试一下。” “调整为22度角测试。”…… 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历经近百次的修改调整,最终得出风压和功率的修正系数方程,锁定雀儿山隧道风机安装角度为28度,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14年12月,雀儿山项目迎来他的第三任项目经理,江章保,中共党员,一个89年出生的小伙子。 我的使命就是打通雀儿山隧道,完成前辈们未完成的任务。 到任的第一天他就和阳外光钻进了隧道,开始了巷道通风供氧技术的探索。 “如果把两个洞改为一通一排,能不能解决问题呢?” “可以试一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量的试验数据论证下,他们改良的多通道巷道式、移动式通风方式获取成功。通过采取引排的方式一洞调进一洞调出,同时隔段设置射流风机,增加排风强度,有效解决了隧道通风供氧问题。 2016年9月的一天,雀儿山隧道施工至甘孜-玉树地震断裂带时突发涌水涌泥。短短一个小时,涌水量达到1.3万立方米,人员设备紧急撤离。 “迅速组织抢险,调用大功率水泵,全力排水。” “阳总立即组织现场勘测,尽快探明掌子面前端情况。” “现场情况同步发回公司。” 一道道指令迅速传下。8台抽水设备,24小时不间断排水,水势很快得到遏制。 几天后,掌子面前方出现的巨大溶腔露出狰狞,犹如远古猛兽,似乎要吞噬大家。 隧道内一人多高的冰柱 冒着洞顶落石和随时塌方的危险,大家迅速制定抢险方案。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通过反压回填、加密拱架和超前注浆等措施,确保安全通过…… 身为共产党员的江章保,主动站了出来,带头向前冲,成功化解了这次施工难题。 在随后的日子里,项目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创下了4377米高海拔超特长公路隧道单月进尺195米的施工纪录。 与此同时,各项课题的研究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分段式增压供电方式取得成功,冬季施工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光面爆破控制技术逐步成熟,绿色施工综合技术得到应用…… 走出去 2017年9月26日,历史将铭记这个时刻,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 2014年4月28日,雀儿山人“六坚精神”(坚定、坚强、坚毅、坚决、坚韧、坚持)走进人民大会堂作报告。 2014年7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主席丁小岗,登上雀儿山,授予雀儿山项目“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17年3月5日,雀儿山项目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2018年9月18日,课题获评中国建筑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11月7日,雀儿山隧道捧得国际隧道界“奥斯卡”奖——国际隧道协会(ITA)2018年度杰出工程奖。 雀儿山隧道通车典礼 历经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先后更换三批次项目核心管理团队,投入2600余人,投入科研经费332万元,取得论文14篇,专利5项,工法1项,企业标准1项,国家级奖3项,国际奖1项。 雀儿山隧道的通车避开了3处共长4.7万米的雪崩路段,6处共长2220米的泥石流路段和长约22公里的1.5米以上积雪路段,使以往2个多小时车程变为现在的10分钟。不仅保障了过往车辆安全,更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教育的发展,是一条生命之路、圣洁之路。 雀儿山项目8次亮相央视,荣登《超级工程》《厉害了我的国》《砥砺奋进的五年》等纪录片。先后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 如今,随着雀儿山隧道的建成通车,含氧量低、气温低、隧道超长的施工技术难题被中国建筑攻克,雀儿山隧道建设将永远载入中国建筑发展史册,也将成为尊龙凯时人勇于探索、勇攀高峰的代名词。(尊龙凯时五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