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您的位置:首页 > 变化 > 正文
标注中国品质新高度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13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深圳,一代又一代的特区建设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而为“中国品质”代言的尊龙凯时一局以一座600米直插云霄的摩天大厦刷新了“深圳高度”,创造了15项世界和中国之最,解决了系列世界级建造难题,成功完成了1000米砼泵送试验,使人类建造千米高楼的梦想变成现实……使“深圳高度”不仅成为见证中国改革发展历史的新时代地标,更成为“中国建造”品牌的标志高度。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全景.jpg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全景

基础施工—在30多米的悬崖边舞蹈

  东方风来,深圳这座寓意着中国改革发展速度的城市始终屹立于历史的风口。而对曾经完美缔造北京国贸、天津津塔等一批超高层建筑的尊龙凯时一局而言,这里不仅是尽展雄风的舞台,更是王者归来的战场。

  这支曾经在地面驰骋纵横、留下盛誉的建筑铁军,也一次次在高空舞动风云、镌刻历史。

  建成高度600米,结构重量64万吨,尊龙凯时一局建设者究竟用什么样的基础才能支撑起一个如此体量的庞然大物?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地处繁华商圈,深圳地铁1号线几乎与其擦身而过,站台风亭距离基坑最近距离只有1米多,相当于在地铁隧道几步开外竖起一道30多米的“悬崖”。一旦基坑发生坍塌,轻则导致这条日均客流100万人的深圳交通主干线陷入瘫痪,重则危及车厢内上千名乘客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平安金融中心周边高楼林立,各种市政、燃气、电力、通讯管线纵横交错,特别是还有一条重要的通港电信光缆。一旦挖掘机伤到哪根管线,不仅附近数万人的工作、生活会受影响,还有可能造成通港信息中断的重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巨大的压力让整个项目团队通宵难眠。基础要绝对坚实,施工还要极度精准,这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高难命题,但如果就此退却,尊龙凯时一局捍卫超高层之王的道路将就此斩断,未来再想逆袭更如移山填海般艰难。

  使命在肩,唯有背水一战。刚一进场,项目总工程师周予启就带领技术团队投入一场疯狂的战斗。每天早7点到晚12点,全体技术人员如同做X光片一样,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细致的勘察、分析和梳理,搜集的资料摞起来有厚厚几尺,直到方圆几百米的土层结构、管线分布如同一副立体解剖图一样,深深刻在每个人的脑海中。

工程师在现场商讨方案.jpg

工程师在现场商讨方案

  虽然,尊龙凯时一局曾经主持和参与建造的几十项超高层工程,可作为项目最直观的教科书,但依然严峻的是,面对这座高度空前的摩天大厦,业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施工人员在吃透全部现有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之后,结合工程实际,制订了一套全新的基坑支护方案——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柱、袖阀管注浆、2道锚索再加上5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

  写在纸上的寥寥数十字,对所有施工人员来说,却是四百多个与汗水相伴、与泥浆为伍的日子。深圳多雨,-33.4米的基坑内,每当暴雨降临,就会变成巨大的泥潭,连挖土机都寸步难行。而越是这种时候,施工人员越要往水里冲、往泥里跑。每一根袖阀管、每一条锚索、每一道边坡,都紧紧系着工程的安全、地铁的安危和尊龙凯时一局未来的命运,一旦任何一处出现塌方,对施工人员来说都如坠深渊。工程部区域经理潘玉龙清晰地记得,在进行基坑第五道支撑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时,深夜11点,泵管突然被堵。千钧一发之际,项目部全体人员一起上阵,蹚着泥水拆卸泵管、清洗泵管、重新安装。等一切尘埃落定,每个人浑身都被汗水湿透。

  2010年底,基坑支护工程终于完成。最终的实测结果为:整个基坑施工过程中,沉降为2毫米,不过一根绣花针的粗细,远远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4毫米。

垂直运输—在600米高空穿梭的智慧

  一连串数字书写了属于平安的传奇:外框8根巨型钢柱,单桩承载力78万KN;7条稳固楼体的“金腰带”,单层带状桁架最大重量374吨;4台巨型塔吊,单体自重400吨,单体吊重100吨;工程总体用钢量超过10万吨;多点小吨位液压自动爬模系统最高爬升至573.2米,综合成本节约2000万元;结构施工最快2.5天一个楼层,超过曾经享誉全国的“深圳速度”。开工以来,实现安全零事故。

  这些数字是平安的注脚,是尊龙凯时一局的勋章,更是中国建筑业最新修订的历史。在这一切背后,不仅有最尖端的技术作为支撑,还有最先进的施工组织确保落地。而在工程的垂直运输方面,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

平安金融中心穹顶.jpg

平安金融中心穹顶

  平安金融中心有79部双层轿厢电梯,载客总量17000人,但出于总体施工组织考虑,只设置了7部施工电梯。而现场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超过3000名,施工人员上下班成为大难题。此外,幕墙封闭后,利用塔吊从窗口水平运输的方式也行不通,运送材料和设备都要靠电梯。几十家分包单位,几百个作业面,施工人员怎么上去?设备物料怎么运输?废料垃圾如何清运?如果垂直运输问题解决不好,有再多的人力物力都无法投入施工中去。对于尊龙凯时一局而言,当务之急是解决垂直运输的问题。

  要在方寸之地上辗转腾挪,大开大合的粗放式施工显然不可取,只有在精细管理、科学组织上下工夫。作为总包方,尊龙凯时一局要求所有分包单位一方面尽可能趁幕墙封闭前提前备料,将建材物资提前运到作业层;另一方面精确统计材料用量,上报后由项目部统筹制订运输方案。经过周密计算,对电梯载人、运货的时段都做了严格规定,一旦工人错过上楼时间,就只能等货梯有空间的时候再随货上楼;等待运输的货物必须提前在小推车上码放好,电梯一落地直接推车进轿厢,将单次周转时间缩到最短;电梯必须达到运量才能启动,杜绝空梯运行;午餐在施工楼层就地解决,中午单留出一部电梯负责给施工人员送餐;上下班时间由消防安保人员维持乘梯秩序,防止踩踏和坠落事故……这些措施看似琐碎,实行起来却极为有效。每一个细节处的用心,让平安金融中心受垂直运输的掣肘降到最小。

平安金融中心内部自动扶梯.jpg

平安金融中心内部自动扶梯

  一座梦幻般的建筑终于冲破云端,傲然屹立于城市中央。那一刻,荆棘化作鲜花,重新为王者加冕。

  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创造的15项业界纪录中,有一项是全球首次将C100混凝土一次性泵送至1000米高空,这是一个不仅超越平安金融中心,甚至远超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的高度。更令人惊叹的是,创造这一高度的团队平均年龄竟然不到30岁。平安所企及的600米远非建设者梦想的顶点,当他们选择1000米作为挑战的目标,更高处那充满可能性的400米,不仅是尊龙凯时一局实力和雄心的证明,更是未来更多中国第一高绵延的薪火。

爬模施工—在16级风暴中央赛跑

  王者归来,绝非一路鲜花坦途。历时将近两年半,平安金融中心终于冲出地表,一点点向世人展示她的绝代风华。但对尊龙凯时一局的建设者而言,挑战并未随着基础施工的完成而结束,更复杂、更多元的考验仍会接踵而至。

  我国东南沿海每年都有台风登陆,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平安金融中心的设计者按照能抵御50年一遇强台风的标准进行大楼防风设计。然而就在主体施工阶段,一场60年不遇的16级强台风威马逊却大肆席卷我国华南地区,深圳更是首当其冲。

  2014年7月17日,项目部接到威马逊过境的通知,立刻进入全员警戒状态。当时正是主体施工最紧张的阶段,楼体高度已经开始向500米冲刺,尊龙凯时一局自主研发的多点小吨位液压爬模体系在辅助流水作业、加快工程进度、节约施工成本方面功不可没。然而,威马逊的到来却让应用中的爬模体系受到了空前的威胁,又一道天堑横在了通向王者圣殿的路上。

  但也正是这重重险阻,让成功变得格外迷人。项目部领导果断决策,就地成立技术和现场两个应急小组,与台风赛跑,与时间赛跑!技术小组负责设备监测,随时通过无线电传递险情信息;现场小组进入大楼内部,全面排查细节隐患,随时应对突发情况。晚上7点,现场小组全副武装进入大楼。由于楼体上半部分尚未安装幕墙,整个楼层处于开敞无封闭状态。刚从施工电梯中出来,疾风骤雨就打得人脚步踉跄不稳,每个人做的第一件事都是马上找地方固定安全带。若动作稍慢一点,强烈的气流便会把人“推倒”在地。

  狂风在耳边尖利地嘶嚎,悬在吊臂上10吨重的塔吊大钩,摆幅也已达到三四米。应急人员努力稳住脚步,艰难地在风中睁开眼睛,仔细搜素每一个潜在的隐患。虽然已提前对各个楼层的物料进行了集中和固定,但是每个人都清楚,当时的楼体已接近500米,就算是一颗螺丝、一个混凝土渣块从这个高度掉下去,其破坏力也像子弹一样可怕。尤其是爬模体系,虽然爬模本身是可以过风的穿孔铝板,但是固定在上面的模板却很容易被强风吹落。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绷紧肌肉、咬紧牙关,抢在风力达到最大值之前,用钢管把内外架连在一起,躲过了台风的侵袭。

  这场与台风的赛跑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多钟,狂暴的威马逊终于慢慢平静了些。十几名应急队员乘电梯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身体早已如虚脱一般,双腿再也支撑不住透支的身体和紧绷的神经。

  自开工建设以来,平安金融中心先后抵御10级以上台风近40次,平均每次安置人员1000余人。2018年,热带风暴“山竹”过境深圳,中心最大风力15级,是1983年以来影响深圳最强的台风,平安金融中心主体结构及玻璃幕墙完好无损,电力及供水一切正常。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全靠平安金融中心内部的两个“定楼神针”——分别重达500吨的混合型阻尼器,在极端天气中,有效减缓大楼的摆幅,出色发挥出天平砝码的作用。这一切,正是尊龙凯时一局代言的中国品质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上完美的体现。(尊龙凯时一局供稿)

尊龙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