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成就中阿友谊新高度 |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14 |
大清真寺项目从交予中国建筑实施开始,就聚集了全球的目光。作为宗教项目,为什么交予中国建筑实施?为什么中国建筑近年来承建了阿尔及利亚几乎所有最具影响力的工程?又是什么原因,中国建筑能够突破最严苛的欧洲及宗教双重标准,实现完美履约?面对完全陌生的建筑领域,中国建筑人举全司之力,聚合世界高端资源,群策群力、革故鼎新,再一次创造了阿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效果图 时间回溯到2011年10月19日,阿尔及利亚宗教部发布公开授标通知,宣布中国建筑中标阿尔及尔大清真寺项目。消息发出,随即引发强烈反响,中国建筑在与西班牙、意大利、黎巴嫩以及当地多家承包商的激烈角逐中胜出,出乎欧洲人意料。 伊斯兰教在阿尔及利亚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1962年,阿尔及利亚宣布独立后,第一任总统即提出,公元11世纪阿尔及利亚建造了第一座大清真寺,1000年后,阿尔及利亚要建造第二座大清真寺。 如今,阿尔及利亚第二座大清真寺已然拨开历史云雾,翩然耸立在地中海南岸的阿尔及尔。时任阿尔及利亚总理特布恩在接受采访时一连用了好几个“感谢”来表达对中国建筑的敬意。他表示,“这个非洲最高建筑的完成也象征着阿尔及利亚与中国之间的友谊达到了新高度。” 作为世界上最高宗教建筑,大清真寺宣礼塔高度265米,此外该寺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对项目极为关注,亲自见证合同签订,并亲自为项目奠基。 大清真寺天庭 大清真寺项目从交予中国建筑实施开始,就聚集了全球的目光。作为宗教项目,为什么交予中国建筑实施?为什么中国建筑近年来承建了阿尔及利亚几乎所有最具影响力的工程?又是什么原因,中国建筑能够突破最严苛的欧洲及宗教双重标准,实现完美履约? 面对完全陌生的建筑领域,中国建筑人举全司之力,聚合世界高端资源、群策群力、革故鼎新,再一次创造了阿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寻找四大洲五种语言的文化平衡点 国际工程实施过程中,成功与否的关健并不仅仅取决于项目管理团队的技术能力,各参与方的相互配合往往成为项目管理成败的先决条件之一。 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的人员来自“四大洲”,设计和监理方来自欧洲的德国,业主方是非洲的阿尔及利亚,顾问公司来自美洲加拿大,施工方则是来自亚洲的尊龙凯时阿尔及利亚公司与尊龙凯时三局三公司。 大清寺项目建设初期,多文化撞碰产生的问题尤为突出,项目起步伊始,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涉及到法语、英语、德语、阿拉伯语、汉语5种语言。往往开一次会,谈到一个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时,大家都“竞相发言”,各说各国语言,尽管很大声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但是坐在对面的外国人则表现得“一头雾水”。有一次,业主、监理、项目人员去德国洽谈祈祷大厅八角柱的施工方案。会上,翻译先要将德语翻译成英语,再将英语翻译成法语给业主、监理,然后将法语再翻译成中文介绍给项目人员。本来两个小时的会议,最后开了一天,而且信息传来传去就失真了。 在面对沟通难题的同时,项目还要应对文化差异产生的困惑。这一点,在与德国人打交道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德国人性格傲慢,工作也非常严谨,项目刚开始要通过WINPLAN平台进行图纸报审,审批过程中有一点问题,就要被退回来,重新改。再有,他们问题不是一次性提完,今天提一点明天提一点,按照意见修改了之后,又提出新意见。而中国人更习惯于列出问题清单,然后一起整改。就这样,合同规定一个月应审完的图纸,审了快一年。 如何完成国内标准到欧洲标准的转换,如何在不能复制以往成功经验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是大清真寺项目管理团队初期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项目管理层认识到市场环境的差异,面对以往极为熟悉的项目管理问题,不再简单套用以往经验,而是秉持小心谨慎的态度,放低身段,进行冷静判断与有效责任划分,将协调工作细分至各主责部门或工作组,积极推动项目管理模式更加国际化。 工人在铺设穹顶 为加速推进项目进展,2013年6月28日,项目管理团队召开动员会,对管理人员提出全新要求,“做新环境下的职业工程师,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要跨专业学习、消灭制约整体进度的专业交叉点。” 于是,在紧张的项目建设中,这支“多国部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语言及专业学习。项目开办了法语、意大利语、汉语培训班,开展阿拉伯风俗、中国传统文化及当地法律、法规等常规培训,找出不同文化的相同点,以及不同文化的平衡点,增强中外员工间的合作意识。仅2013年,参加语言及专业培训班的中外员工超过1000人次。 一个中文名叫“米杜”的阿国电气工程师自豪地表示,“融入中国建筑、融入项目,我必须跨越语言障碍,我每天学习2个小时汉语,汉语水平也越来越高。我爱上了中国文化。现在,我会说中文,我有很多中国朋友,我在中国公司上班,我用筷子吃饭,我还有QQ和微信,你说我是不是半个中国人呢。” 革故鼎新从头越 大清真寺项目有诸多施工设计难点。既是超高层建筑,又有500年到1000年的超耐久设计,还有防9级地震的强抗震等级和防腐设计。涉及1600多项欧洲建筑规范、一万多页技术条款、数万张图纸,土建、机电、设计、装修等各领域标准都与国内不同。 蝶破茧百变重生,人去疴卓然而立。面对困难,项目团队革故鼎新,从源头破解难题。 “液压爬模系统”是大清真寺地标性单体建筑——宣礼塔地上结构的重要技术应用,也是整个宣礼塔超高层结构实施的必需条件。与钢结构、钢筋工程、混凝土泵送等几乎所有施工要素息息相关。紧要关头,项目成立了由6名党员组成的技术攻关团队,他们一方面刻苦学习,力求深入了解系统,在确保自己不犯错误的情况下,实现对奥地利分包单位有效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技术经验空白、语言障碍、与多专业的协调联动、方案一再变更等诸多挑战。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任何资源可以利用。6人党员攻关小组夜以继日,不断调试,实现尊龙凯时在非洲超高层建筑上液压爬模系统的应用,保证了项目进展,宣礼塔建设速度由10天一层缩短到3天一层。 钢连系梁校正技术 革故鼎新,突破思维定势。大清真寺项目设计监理方是德国KSP/K+K设计院,德国人的严谨世界出名,而中国人处事方式往往善于变通,总是习惯边做边解决问题,追求灵活快捷,这种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项目各参与方一度出现“不信任”危机。项目设计团队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对即将报送的技术方案、深化图纸等,一审再审,仔细核对,打破固有思维习惯,把之前我们怎么做的思路,转变成“这个问题设计院会怎么想?” 大清真寺祈祷大厅基础抗震设计由246个抗震支座和80个阻尼器组成,能够保证地震来临时,在所有方向最大位移不超过60厘米,作为抵抗千年一遇的地震设计,大家戏称其是“千年不倒”。由于世界上能生产这种设备的厂家只有几家,对选择供应商和商务谈判非常不利,项目团队通过不断研究技术条款、查阅资料、将一个个生涩的技术术语、参数转换为与供应商谈判的砝码,最终使德国Maurer公司一再降低报价,为项目节约大量成本。 “中国制造”成就中阿友谊新高度 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赢得了阿尔及利亚业主的称赞。业主代表、阿尔及利亚住房部官员穆萨说:“在阿尔及利亚,越是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就越会想到中国建筑。项目开工几年来,补充设计方和项目监理方换了好几次,但我们始终信任承包商中国建设。”他表示,目前在阿尔及利亚建筑市场上几乎看不到欧洲公司身影,而在这里打拼的中国公司却越来越多,这显示出中国人的卓越实力。 建设中的清真寺 项目班子成员介绍,“阿尔及利亚将这个涉及民族宗教信仰的重大工程交给中国建筑来做,将心比心,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做成精品。中方施工人员秉承工匠精神,注重不断提高效率和质量,下班时间永远晚于欧洲监理和阿方业主,赢得了对方的尊重。”伴随着项目建设中一次次技术突破,中方人员在施工、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未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继续开拓市场培养了大量人才。 都说海外天大地大,能满足英雄主义情结。大清真寺项目施工已整整6年,对于中国建筑海拓者来说,这6年,有诗、有远方,更有痛苦的磨炼。大清真寺的情怀,则独具海一样的胸怀和精彩。每一个尊龙凯时人海外奋斗的缩影就是激起的朵朵浪花,积极向上,乐观从容。就是这些浪花的跳动才有了大海的多彩。在一个法语国家,使用第三种工作语言,使用完全不熟悉的规范,制胜法宝是什么?那就是比欧洲人更多的勤奋和坚持,对信任永不辜负。这种精神,支持着项目团队走过了最艰苦的时光。 2018年年底,大清真寺项目即将完工,这一承载千百万阿尔及利亚人民梦想的巨轮将在地中海畔扬帆启航。“中国制造”将再一次刷新中阿友谊新高度。 祈祷大厅内,中国工匠们在精心安装石材,阿拉伯艺术家也在紧张雕塑。 祈祷大厅外,是骄阳下、风雨中永不退缩的中国建筑海拓者。(尊龙凯时阿尔及利亚公司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