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质量与深圳速度的跨时空对话 |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14 |
建筑即传媒!35年前,中国建筑在深圳国贸大厦项目施工中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共产党人走上改革发展之路的坚定信念。35年后,中国建筑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施工中,创造了“雄安质量”,响亮地回答了全球对中国将建设怎样一座雄安新城的深度关切,并向全世界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带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建筑即史书!这两座建筑,一座耸立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起之时,以振聋发聩的“深圳速度”激发国人斗志;一座呈现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入口处,以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昭示中国城市建设的未来。中国建筑有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两座最具影响力、最具传媒价值、最具史书价值建筑的建造者。 雄安质量与深圳速度的跨时空对话 中国将建设河北雄安新区!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的一则电闻将中共中央、国务院这一决定传遍全球。 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第三个真正具有国家意义的新区。在世界经济徘徊在不景气区间之时,这一消息发布犹如一声惊雷。 2017年10月9日,“雄安第一标”公开招标。 “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项目主要承担政务服务、规划展示、会议培训及企业办公等主要功能。 2017年11月22日,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中标公告,中国建筑中标。 由中国建筑旗下四家子公司组成中国建筑联合体与中国雄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这种联合投资、收益共享的模式在国内尚属首例。 早在项目中标前,中国建筑就已集结施工队伍,赶赴雄安。 工人们正顶风冒雪迈着坚毅的步伐向现场进发 在“千年大计”的开局之时,中国建筑能否将这一开局之作建设成“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示范之作?世界睁大了注视的眼睛。 项目开工典礼 回望:改革大潮 惊涛拍岸处的中国路标 让我们循着这支队伍一路走来的足迹,从雄安出发,向南跨越2500余公里,落脚到深圳罗湖区人民南路与嘉宾路交点东北侧,将目光聚焦到地上53层,高160米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下称“深圳国贸大厦”)。 在以600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领衔的摩天大楼群中,深圳国贸大厦实在是显得有些矮小,甚至你会觉得有些不屑。 但当我们将时光的指针拨回到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起之时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此时,中国第一高楼还不足120米。建设高160米的深圳国贸大厦便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石破天惊之举。 1982年6月,中国建筑中标新的全国第一高楼。 中国建筑中标的杀手锏是承诺使用滑模技术以超常规速度完成此项工程。在如此之大的工程上使用滑模技术,当时在国内尚无先例。 1982年10月,深圳国贸动工。 1983年8月19日,试滑开始。失败!失败!一连三次失败!百折不挠的尊龙凯时人从失败中爬起来再战。 1983年9月18日,第四次试滑终于成功。滑到第19层,达到3天一层。 1984年3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主体工程建设速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新纪录。从此,“深圳速度”一词广为传播,甚至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改革开放代名词之一。 1985年12月,历时37个月的建设,深圳国贸大厦宣告竣工。 1992年1月20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登上深圳国贸大厦,发表了有关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精辟论述,充分肯定了“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深圳国贸大厦也因此成为了一座见证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深圳经济特区快速崛起的建筑。 科幻:在雄安眺望 世界城市建设的中国世纪 2018年5月1日起,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约1000个团体集体参观,逾10万之众自行前来。 在目前交通基础设施、食宿条件均不完善的情况下,落成未久的市民服务中心凭什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从参观者的描述中约略可以看到端倪:看未来的雄安新城,看中国城市的未来,看自己未来的生活。更有参观者感性地描述:走进市民服务中心如同观赏一部科幻大片。 2018年4月2日,雄安新区干部大会在市民服务中心千人会议厅召开,中海物业及中海商业团队负责本次会议保障以及运维服务 走到园区入口,你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智慧停车设备前选乘无人驾驶摆渡车进入园区。如果你是自驾而来,LCD超清显示屏会告诉你剩余车位、入场车辆、出场缴费等情况。 在园区行走,与你擦肩而过的某棵树,说不准就是一棵能发电的光伏树、信号树。 当你口渴时,可以通过“刷脸”进入无人超市。 在企业办公区二楼的休息区,你会看到一个外形酷似太空舱的休息室,这就是“共享头等舱”。进入舱内,你可以通过遥控器,开启氧吧模式,封闭的空间立刻就会有氧气输送进来。 从企业办公区游历出来,说不定就会有智慧邮局的AI机器人员工迎面向你走来,或者与无人快递送货车不期而遇。 共享电动车 游历一天,想在此歇息。你可以体验一把“刷脸”入住24小时无人执守酒店的快捷与便利。 办理入住时,你无须像在传统酒店那样在前台排队等候。你只需走到一台类似ATM机大小的“智慧前台”前,把身份证放在人脸识别自证系统中读取身份证信息。再将脸部对准摄像头“刷脸”,秒速完成识别后你可以进行自助选房,最后用手机扫码进行移动支付……整个过程只需两分钟。 作为智慧雄安的先行项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一个建筑群,又是一个微缩城市。它融合了多项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智慧科技手段,彰显了“未来城市”的雏形。 游览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人,无不感慨中国建筑以央企担当和超前的智慧建造技术打造了科幻大片般的微缩城市,打造出未来城市“蓝本”。 颠覆:以智慧建造 重新定义工程项目管理 无人机在工地上空全天候巡航。 长出了“眼睛”“耳朵”和“鼻子”的电线杆立在工地上24小时监视违规,捕捉噪音,嗅察粉尘。 地面,每一种材料进场,人员的每一步位移,都留下数字轨迹。 地下,综合管廊里,智能机器人昼夜不眠不休地值守…… 项目全景监控系统在整个工地布设11个球型摄像机、10个枪型摄像机,覆盖率达90%以上。管理人员可使用手机端随时随地查看现场监控、调整摄像头监控视角,在这里真正实现360度全方位监控。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吧!整个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施工现场,就如同高度智慧最强大脑指挥下的一场现代化海陆空协同作战战场。 智能化共享会议室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位于施工现场的“前哨”并非仅仅停留在信息捕捉功能上。 由2G、3G、4G通信网络、互联网、广电网络、无线网络等组成的物联网“神经通路”将“神经末梢”感知到的信息,传输到系统的“存储器”与“处理器”。 以BIM“骨架”为信息传递载体,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手段,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处理、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存储。最终,这些智能处理及大数据分析结果汇入到智慧建造系统的神经中枢——“透明雄安”,并由“透明雄安”为工地智慧化管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透明雄安”智慧建造系统由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组成。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和管理平台,实现系统在施工现场管理各环节的综合应用。 装配:中国建筑产业 大变局的出色预演 市民服务中心是一个分布在24万平方米土地上、由8栋单体建筑组成的建筑群。 逐一走过8个单体建筑,你会发现整个市民中心项目俨然成为中国最先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集大成者,成为推广先进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教科书。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技术、集成模块建造技术、机电设备安装数字化预制加工技术、装配式内外部墙体技术、一体化卫浴等技术……多种前沿装配式建筑技术在这里一一得到完美呈现。 首栋钢结构封顶 企业办公用房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超级火柴盒”。这些“超级火柴盒”的组成“细胞”,都是类似“集装箱”的标准化钢结构集成模块。其内部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已提前在场外完成,吊装拼接成型后就能直接“拎包入住”。这代表着国内工业化建造的最高水平。 中海地产联合商业办公品牌OfficeZip 标准化钢结构集成模块建筑是采用工厂预制的钢结构集成模块在现场组合而成的装配式建筑。主要由钢结构主体结构、楼板、吊顶、内装组合而成,集成机电设备、建筑部品于一体,集成度达85%。 集成房屋吊装 园区中的其它建筑也大量使用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混凝土,范围涵盖主体结构、二次结构、装饰装修、机电安装等全专业全过程,整体装配化率超过70%。 工业化建造不仅极大地节约材料、减少污染、缩短工期,而且在质量方面也较传统建造技术体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构件在工厂内采用数字化加工、机器人焊接,品质更高,精度达到了毫米级。 绿色:解构建筑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谜题 海绵城市、被动式房屋、绿色生态岛……一个个极少听到或正在研讨中的概念在市民服务中心化为现实。 在园区参观,你行走的路面由透水砖铺设,车行道由透水沥青铺筑,道路两侧设置具有雨水渗透功能的浅草沟,停车位上铺设透水混凝土、植草砖。举目所见的树池、下凹式绿地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滞留雨水……这些被滞留的雨水经过过滤后进入雨水收集系统。这不仅保证了园区内遭遇30年一遇暴雨时不内涝、不积水,而且实现了园区雨污零排放……市民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范例。 完全不用冷气、暖气,却让身处其中的人异常舒适的被动式房屋标本已经落户市民服务中心。 市民服务中心安装的地源热泵系统每天可提供100吨生活热水。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0吨……综合建筑节能技术让市民服务中心比传统建筑节能70%以上。 市民服务中心别具一格地设置了“绿色生态岛”,将垃圾归集分类送到可回收压缩区、有毒有害垃圾区、餐厨垃圾区预处理后再送出园区。 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大力推广绿色施工,建筑垃圾减量超过80%。市民服务中心在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积极探索,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担当:大国央企 石写的春天故事 也许是历史的机缘巧合,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具全国影响力工程——深圳国贸大厦竣工32年之时,中国建筑中标的又是一座中国迈进新时代的里程碑式工程。更为巧合的是,两个工程的总体量都是10万平方米。 不同的是,深圳国贸大厦工期是37个月,而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全部工期仅仅只有112天,后者工期不足前者的11%。 对“深圳速度”如此大幅的超越,却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虽也有媒体表达出对雄安速度的惊叹,但很快便被淹没在对“雄安质量”的赞美之中。 一个词语能否走红,并不仅仅在于词语本身,更主要的在于产生这个概念的环境。“深圳速度”一词的流行是如此,“雄安质量”的走红也是如此。一个代表了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对高速度、高效率发展的追求,一个反映了历经40年改革发展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渴盼。 “深圳速度”与“雄安质量”,一个发生在南天,一个发生在北国;一个叙写在改革开放大潮初期的第一个春天故事里,一个叙写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第二个春天故事的破题之时。 作为“深圳速度”与“雄安质量”两则故事的“创作者”,中国建筑自身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如果将深圳国贸大厦工程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工程作一条时空连线,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则衔枚疾行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大国央企崛起的中国故事。 中标深圳国贸大厦工程时,中国建筑刚刚组建成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竣工之时,中国建筑已经位列世界500强第23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 在这两则故事之间,中国建筑承建了国内90%以上的超300米摩天大楼、3/4的重点机场、3/4的卫星发射基地、1/3的城市综合管廊、1/2的核电项目…… 中国建筑一路砥砺前行,在用石头撰写中国改革开放的春天故事的同时,也撰写出在担当中前行、在前行中崛起的大国央企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