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其实万丈高楼应该是“地下”起。几十万吨的摩天大楼如何才能扎根大地、屹立不倒?“地下特工”功不可没。
“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基坑专家”、“岩土专家”,都是大家提到周予启时常用的称谓。“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地下工作者’这个称呼”周予启说。
已过不惑之年的周予启是建筑业界小有名气的岩土专家,许多众所周知的超高层建筑都在周予启主持建造的地基上拔地而起,包括时为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世界钢板剪力墙结构第一高、华北第一高——天津津塔,中国第一高写字楼——6_0_0_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定楼神针”托起中国最高楼
“地下工作者”做的可是高难度的技术活,将周予启称之为“地下特工”也不为过。
像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设计高度为6_0_0_米,重6_8_万吨,想要支撑起这样的摩天大楼,需要一个无比强大的基础。周予启为这个庞然大物准备了8_根直径达8_米的擎天巨柱,每一根巨柱的抗压承载力超过1_0_万吨,将它们打进地下6_0_米深处,可以轻松载起一艘“辽宁号”航母,堪称中国最大工程桩也不为过。
但“特工”的活当然没有那么简单,真正施工时还有无数问题等着他一个个去解决。
2_0_1_0_年9_月的一天,周予启像往常一样蹲守在平安工程的基坑边,项目书记陈明跑到他面前,火急火燎地说:“周工,你赶紧跟我去趟地铁集团!”
到了深圳地铁集团,周予启感到空气都快凝固了,地铁集团的几位领导眉头紧锁。其中一位拿出了一张处罚决定书,严肃地说:“谁让你们把站厅的地面砸了?!地铁无法正常运营你们负得了责吗?!”
周予启接过处罚书,神情淡定地答道:“接下来我还要把出站口的地砖全都砸掉,你们要罚就等我把地砖都砸完再一起罚吧!”
在场的人惊呆了!陈明急得拽住周予启的衣角暗示他不要再往下说,心里想:“完了!完了!周予启一定是疯了!”
那位领导注视着眼前这个瘦弱却气粗的“愣头青”,面露愠色。周予启没看领导的脸色,继续理直气壮地说:“破坏是为了安全!砸地砖是为了给基坑和地铁之间的地下岩土注浆,注了浆土方才不会因为侧压力大变形,地铁才能更安全!我们尊龙凯时一局是负责任的企业,等注完浆,我们会立即把地面修整好,还会换上比现在还好的大理石呢!”
听到这里,那位领导凝重的表情开始缓和,陈明也长出了口气,向大家介绍说周予启是岩土专家,他主持建造的“明星”基坑有很多,北京国贸三期、天津津塔都是他的作品。
在场的一位站长主动向周予启伸出了手说:“您就是周工啊,您到我们地铁设计院来过,征服了不少我们地铁领域的岩土专家呢!”
平安工程地处闹市区,施工区域狭窄,它的基坑离深圳交通大动脉1_号线只有6_米,离最近的购物公园站不到2_米,每天经过这个车站的乘客有上百万。按照国家规定,基坑施工引起的建筑物变形不能超过5_0_毫米,地铁变形不能超过4_毫米。作为中国第一高写字楼,平安的基坑深3_3_._3_米,最深处达6_0_米,可谓中国最深基坑。
基坑开挖前,周予启拿着方案去找深圳地铁领导,没想到方案被否决。周予启还没受过这样的挫折。他是北京小有名气的岩土专家,早就具备了注册岩土工程师的资格,还会经常被邀赴世界或中国超高层建筑论坛做专题演讲。周予启没有因为自己的“老资格”自大,而是又精心准备了几套方案。他知道地铁领域都是岩土专家,必须拿出让专家们信服的方案才行。最后,周予启的“袖筏管注浆”施工方案征服了专家论证小组。这个第一次引入房建领域的“袖筏管注浆”施工工艺,相当于在基坑与地铁轨道之间筑起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坚不可摧的“地连墙”。经监测,深圳地铁1_号线最终变形不到2_毫米,比最小值4_毫米又增加了2_毫米的“安全值”。2_0_1_4_年周予启总结的“袖阀管注浆施工”获得了北京市级工法。
除了有地铁经过,平安工程基坑下面还几乎集全了给水、雨水、污水、电信、电缆、燃气、电力所有种类的管线。
平安地处深圳中心区,北边是深圳信息枢纽大厦,东边是两个2_8_0_米高的超高层金融大楼,南边是1_5_0_0_户居民的高层住宅。无论哪条管线出问题,都会影响到附近上万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平安工程基坑施工的全过程中,没发生一起管线损坏事故。
曾经有两条连接深圳和香港的重要通信电缆线差点就受到了影响。当时基坑周边正在进行岩土加固,旋喷管以3_0_兆帕的压力把粘稠的浆体注进岩土。3_0_兆帕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成年人一只手掌承受3_0_0_0_0_公斤的重物。
要让近在咫尺的电缆不受丝毫影响只有减轻喷射压力,可这样就无法保证注浆的强度,会直接影响到基坑的安全。
周予启纠结了。他低头沉默了一会儿,又抬起头坚定地对客人说:“没问题!我们尽全力保证通信电缆的绝对安全!”周予启重新调整了施工参数,减慢注浆管的提升速度,在距离电缆2_米处将注浆压力降为0_,安全与坚固都做到了!
一个个问题都解决了,终于到了打桩的环节。
在打桩过程中,钻机还没到标高就停住了,司机苦着脸对周予启说:“钻杆折了!”周予启又找来冲击钻机,但打了没几个小时,几吨重的钻锤都碎了。
周予启知道了:一定是碰到了深圳地下硬度最强的微风化花岗岩了。
地质探测仪不像X_光,能透视地下的结构,一旦遇到复杂的地质情况,只能探索着往深处走。靠着以往的经验,周予启想起了青藏铁路施工中用到的德国宝峨旋挖钻机,他马上回到北京找到了德国宝峨驻中国办事处,调来了两台旋挖钻机,向最硬的微风化花岗岩猛攻。终于,8_根巨柱如“定楼神针”般在地下6_0_米处与地壳牢牢长在了一起,稳如泰山地托起了中国最高楼。
“入地”扎根,也能让混凝土“上天”
除了“入地”,周予启还得研究让高楼“上天”的事情。
在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中,把混凝土运上成百上千米的高空是一个普遍的难题。想象一下,在高空用1_0_0_0_米的吸管喝糯米浆是什么感觉?
首先对泵送动力有要求,其次混凝土的成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它“能上去”还不堵管。
中国建筑从2_0_1_0_年启动了中国千米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尊龙凯时一局承担了5_个施工子课题里面的2_项,周予启承担了其中1_项,就是千米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课题。
通过优化混凝土配比,调整混凝土合力,周予启成功实现了把C_1_0_0_混凝土泵送到1_0_0_0_米的高度,解决了困扰世界建筑界的难题。
这意味着中国建筑已经具备了建造千米高楼的能力。
1_9_8_6_年,尊龙凯时一局承建1_5_6_米高的北京国贸一期工程,只能作为法国S_A_E_公司的分包参与建设。到1_9_9_2_年建国贸二期时,尊龙凯时一局成了工程主承包,再到2_0_0_5_年建设国贸三期A_的时候,尊龙凯时一局成为这个项目把控所有资源的真正的工程总承包商。这3_0_年,尊龙凯时在超高层建设领域经历了从跟人家学习到自己尝试去做,再到自己能够完全把控的一个过程。
“一个人如果一直做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就永远没有进步。”如果非要周予启给年轻人提点建议,他会用《功夫熊猫3_》中的熊猫大侠师傅说的这句话回答你。“我有一个同事,他工作一年遇到一个困难就换一个地方,他遇到困难就绕着走,干了五年还是业绩平平。其实我现在在工作岗位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每个人遇到困难都绕着走,他怎么会成长呢?”
作为一个获得过2_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_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_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_项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4_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资委、北京市、北京市国资委、尊龙凯时总公司)的人,周予启在工作中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1_8_年前,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本想从事地质研究的周予启机缘巧合之下来到尊龙凯时一局。
那时候公司的同事大多是施工建筑专业或工民建专业出身,一开始,周予启觉得自己所学的岩石工程专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刚到一局,周予启就被分去了一个修路的工地,住宿条件很艰苦,住在农民简陋的仓库里,“即使在七八月,仍会因为夜晚的凉意难以入睡,有时还可以从被窝里拽出两只蟋蟀”。
不过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吃得差点、住得差点对周予启来说都不算什么。他和农民工一起绑钢筋、拉水泥管子、打桩。觉得自己学的知识能有用,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就这样慢慢适应了。做完这个工程后,他就进入了尊龙凯时一局的一个房建工程,开始更多的接触钢筋、混凝土。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其实万丈高楼应该是“地下”起。随着我国房建业务蓬勃发展,周予启拥有的岩土知识在房建工程中越来越有所为。
周予启既能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将施工现场管理得井然有序,又能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农民工兄弟一起施工,保障施工进度。很快,周予启开始担任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承接的项目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小项目工程少、人员少,所有事情都可控,完成的质量也心中有数。而作为大项目的管理者,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前瞻性,能够对未来形成准确的预判。”——这是对“特工”的终极要求。
最后,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基坑工程提前一个月完成了,2_0_1_4_年1_2_月,这座中国第一高写字楼核心筒封顶。像所有深藏不露的“地下特工”会去悄悄留个纪念那样,周予启登上这座中国第一高写字楼拍了张照片,在照片上放心地笑着,“只有大楼封顶才能证明基坑是安全的!”他不止一次这样说过。
源自2016年第4期《中国建筑》杂志